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客觀有時候是種閃躲

編排設計本週題目的自由度很大:找一個你有興趣的主題上台報告。

小俞介紹一個改良報紙設計的波蘭設計師。
狀況一:他說不知道該怎麼唸設計師的名字,姑且稱他小X好了--這讓我覺得你沒有認真對待你要介紹給大家的東西。
狀況二:提問時間,他用了一些具有負面主觀評斷的形容,例如說沒聽過***的人應該要自己檢討一下--雖然有道歉但這實在很有戰意啊。
狀況三:明顯的,他對於這個主題研究不夠深入。找到設計師本人的演講和文章是很好,但除了他的獨白和漂亮的報紙版面以外,相關的背景資料少的可憐。

於是提問時間頓時瀰漫濃濃的火藥味... ...


在比較兩件事物的時候不能以合理的分析服人,又使用主觀的負面詞彙刺激聽眾(例如說:把日報跟周報拿來相比,或是形容水果日報是廁所裡的垃圾之類的...),以上兩點同時出現可謂開戰的保證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
累了我要睡覺了+_+
總之我是想說我好像常常躲在客觀的背後,不去發表自己的評斷。

沒有留言: